年份;庚午年
款識:品卿,金誥,安徽黟縣人
清同治,光緒年間的禦窯廠畫師
規格:高 64 cm * 腹徑 24 cm
估價:NT 30 萬元
產品敘述
金品卿,名誥,號寒峰山人。安徽省黟縣人,活躍於清同治元年至光緒三十四年間(1862—1908年),供職景德鎮御窯廠,是光緒初年淺絳彩繪名家,景德鎮文人派畫瓷先驅之一。他擅長淺絳山水、花鳥和人物畫。
山水畫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代沈石田的畫;花鳥畫宗華新羅一派,筆力瀟灑,設色清麗;人物畫有黃慎筆意,用筆剛勁,落落大方;工行草有董其昌遺風,猶然自如,頗具特色。他不僅擅長淺絳彩,而且還擅畫粉彩,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畫與晚清名畫家任伯年的影響,為晚清繪瓷家極為優秀的瓷藝作品。
產品特性
一百多年前,清朝咸豐時期,供職於禦窯廠的一批新安畫派大師,以程門,金品卿,王少維為領軍人物,首反宮廷用瓷純工藝品的製式,衝破清規戒律,以瓷代紙,將中國畫入瓷,成功地將瓷藝與畫藝相結合,開啟“淺絳”文人派彩瓷之先河。 “淺絳彩”瓷畫,追求筆墨情趣,瓷品詩、書、畫、印為一體,充分展現繪畫者的人品,學問,才情,貫穿著濃濃的“書卷氣”。
淺絳彩瓷名家之作,大多為當時士大夫階層欣賞收藏,形成一股“貴戚權門得筆跡,始覺屏障生光輝”的社會風尚,成就斐然。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有淺絳山水一法。晚清時出現用淺絳山水法畫瓷,形成淺絳彩這一新品種。淺絳彩瓷上的黑色由鈷料和鉛粉混合而成,稱“粉料”,能呈現濃淡不等的幾個色階,與水墨畫相似。
淺絳彩是用釉彩在瓷胎上直接繪製,無渲染且釉層薄。淺絳彩的題材多藉鑒宋、元以來的名畫稿樣,包括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魚蟲、走獸等,與傳統彩瓷的裝飾性紋樣不同。晚清同治、光緒年間最著名的淺絳彩畫師有:王廷佐、金品卿、程門等。由於淺絳彩容易磨損,民國以後逐漸消失。